相关阅读
文案|古木之
编辑|古木之
(资料图)
美国影片 《肖申克的救赎》 (英文缩写为《肖》)堪称经典, 《肖》 在一家知名的在线电影网站 IMDB的“ 历史上最好的” 榜单中位居第2位。
近日,英国 《广播时报》 一家在线公司开展了一项关于“ 最佳影片 ”与“ 奥斯卡奖” 失之交臂的民意测验,结果发现影片 《肖》 荣登榜首。
作者在大学里教了多年的电影课程,每一部影片都是开门见山,而且自己也经常看。
《肖》 实际上是一部相对简单的影片,讲述的是美国一家银行的副总安迪因误射自己的老婆和爱人而被判处无期徒刑的事情。
安迪 被关在 肖申克监狱里 ,用一把六英尺长的锤子,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才把自己关进了一条通往自由和快乐的通道里。
到底是什么样的魔力,让 《肖申克的救赎》 在经历了一场惊涛骇浪之后,依然屹立在岸边,熠熠生辉呢?
作者以为, 通过比喻手法,存在主义哲学的演绎,人文关怀与宗教,终极关怀是本片最璀璨的四种光芒。
在文学艺术领域,比喻是塑造艺术形象的一种主要方式, 《肖申克的救赎》 就是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艺术创造的。
这是一个充满了紧张气氛的故事, 看似是在讲述囚犯的一生,其实却是在讲述一个人的一生。
肖申克 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囚犯就是人群中的一员。
从安迪被关进监狱和被放出来的场景中, 敏锐的读者可以模糊地感觉到这种比喻。
在 安迪 被关进肖申克的时候,笔者给了我们一个暗示:安迪“ 出生 ”了:安迪和他的 “新人” 们被扒得干干净净, 被灭火栓冲洗得干干净净,被喷洒得到处都是。
在他们拿着衣物走进笼子的时候,剧中的男主角 瑞德 说: “头一个晚上,无疑是最难受的,光着身子躺在笼子里,就跟你刚出生的时候一样。”
安迪 坐了20年的牢,终于下定决心,要走出肖申克, 去寻找他心目中的天堂 ,最终,他获得了胜利。
在他逃出监狱之前,他曾对他的狱友瑞德说道: \"墨西哥是太平洋上一个很小的国家,叫做芝华塔尼欧。
你觉得墨西哥人是如何描述太平洋的吗?人们说: ”那儿没有任何回忆,而我却要在那儿过一辈子。”
芝华塔尼欧的 “没有记忆 ”之处,实际上就是对生活在人间之后的一种隐喻, 人间没有记忆,只有天堂,极乐世界。
生存论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之一, 《肖申克的救赎》 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那就是“ 被出生”,超人的哲学,以及荒唐的生活。
对人的降生的看法,从人类降生的本质上看,是从人类降生的“ 被抛入 ”的本质上来看的。
一个人不是主动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他是“被抛入”了这里。
也许,我们每个人都不想来到这个世上, 我们的孩子一出生就承受着巨大的折磨,他们的哭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前面已经说过, 安迪 和其他几个囚犯的“出生”是一件很悲惨的事情。
在 安迪 和其他囚犯被关进监狱的那天晚上,其中一个肥胖的囚犯因为无法忍受自己被关进监狱的事实, 要求离开监狱,被监狱长哈德利活活打死。
而每当有新的玩家进入这里,那些喜欢赌博的玩家就会变得兴奋起来 ,他们就会以此为筹码,看谁会第一个失去理智。
像“ 出生”、“新生” 这样的词语,在存在论者看来, 都是不由自主、令人难受的词语。
尼采把人类分为两种,一种是“ 超级人类” ,另一种是 “普通人类”。
尼采 相信, 一个人应该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应该是一个强大的人,他应该是一个坚强的人。
尼采曾经说过 ,“在任何有生机的东西中,我都会找到有活力的东西,可我却从这些奴隶中,找到了一丝对主宰的渴望。”
因此,所谓“ 超人 ”,就是可以改天换地,既可以创造历史, 又可以创造自我的人。
普通人则恰恰相反,他们只是 随波逐流 ,随遇而安,这个世界在他们的手中只是保持着原样。
安迪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超人”。
安迪 并没有像他所说的那样,在大海中遨游,他只是在大海中穿梭,他说: “我认为,我们的抉择很简单,不是忙碌地生活,就是忙碌地死去。”
在监狱里, 安迪 的第一次表演就是 “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他给了典狱官一个合法的税收减免的秘密, 这让他的兄弟们每个人都能分到三杯啤酒。
这只是 安迪 非凡的开端,从那以后,他帮助狱卒为他的孩子申请助学金,帮助狱卒们申报税收,帮助监狱的足球队申报税收,最后,他成为了诺顿监狱的一名会计,每天都在为他洗清贿赂的罪名。
和其他囚犯比起来,安迪的监狱生活已经很不错了。
不过, 安迪 的监狱生活并没有就此结束,安迪出于典狱长的 “好意” ,被派到了肖申克的图书馆, 他希望能为自己的藏书楼增建更多的藏书楼。
在多次请求诺顿资助失败后,他决定每个星期都要写信给州议员,经过六年的努力,他总算弄到了一笔钱。
但 安迪并不满足 ,他一星期写信两次,四年后,联邦政府被烦得够呛,决定每年拨款五百美元到肖申克里, 安迪和他的手下把这笔资金建成了新英格兰最好的一座图书馆。
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则是 安迪 挖掘出的一条代表着 人类一切伟大成就的地道!
在短短的20年里, 安迪 只用一把6、7英寸长,一本书那么大的镐头, 从监狱到地下管道,用来挖掘地道。
最后, 安迪 终于穿过了五个足球大小的排泄物,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然后高举着他的双臂, 仰望着天空,看着这一幕,他浑身颤抖。
在相同的生存环境下 ,安迪 却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他简直就是一个“超人”。
与超级英雄相反的是普通人,平庸的群众都是从众,在 《肖》 一片中,其它囚犯都是平庸之辈。
他们的日常就是吃饭,睡觉,放风,什么都不想做。
电影中用到了 “体制化” 这个词, 意思是每个人都被体制和这个世界所同化 ,这也是瑞德的原话 :渐渐地,你就会适应这种生活;到最后,你会发现没有这本书,你就活不下去了。”
被系统束缚的结果就是你竭尽全力想要保持自己不被系统束缚,就像电影里的布鲁斯那样。
布鲁斯 在监狱里待了五十年,终于被保释出来,但他害怕新的生活,甚至险些一刀砍死了曾经和他一起离开过的海伍德。
这是一个瑟瑟发抖、与世无争的老头子,他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让自己一直待在监狱里。
普通人过着平静的生活,不想要变化,也不想要什么。
在电影里,当 瑞德 与 安迪 谈论 “希望 ”的时候,瑞德自以为是地说: “我跟你说,老兄,期望是一种很危险的事情,它能使人发疯。在这里不管用。你还是好好适应一下吧。”
安迪脱险以后,在写信给瑞德: “瑞德,你要记得,有一丝希望是件好事,或许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
生存论主张生命是荒谬的,而加缪在其论文 《西西弗的神话》 中更是直接以“论荒谬”这一副题目来命名。
《肖》 中的许多情节都在演绎着生活,这个世界的荒诞, 安迪这个青年才俊,被诬陷成了一个冷血无情的杀人凶手,被关进了牢房。
头两次, 瑞德都竭力想证明他已经悔过自新,但还是被拒绝了。
第三次, 瑞德 虽然满腹怨言,但还是被允许了,尽管他已经失去了理智。
这座原本应该是对罪犯进行改造的监狱,竟然充斥着各种的暴力与犯罪。
原本代表着正义与秩序的典狱长和看守长,竟然是一群贪赃枉法的家伙。
所谓“ 人” ,就是对人的 生命精神、尊严精神、价值精神、情感精神、自由精神。
与许多具有人情味的文章相比, 《肖》 一书中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这种人情味深深打动了读者,从而使其更具感染力。
首先,从《肖》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性关怀来看,其精神就是对自由的探求。
而在囚禁的环境中,对心灵的追寻尤其令人动容,监狱方面公布将选出一些人来重新粉饰一下房顶 ,瑞德和其他的人就得到了这份工作。
这就是“ 现在正是野外工作的时候,而5月正是野外工作的好时节。”
瑞德旁白说: “一九四九年的春季,一伙犯人正在房顶上喝着冰镇的啤酒,他们正在屋顶上干着活儿。
早晨十点钟,他们正坐在屋檐下,喝着冰冷的啤酒,太阳照在他们的肩膀上,他们感到自己是个自由人,正把 安迪 的房子盖在他们的房顶上。”
这首诗也是这样写的: 安迪从死里逃生后,得到了上天的眷顾,得到了自由。
戴上太阳眼镜,驾驶着一辆大红色的敞蓬跑车,迎着太阳奔驰到太平洋上;电影的最后,阳光明媚, 一望无际的沙滩上,安迪从船上走了出来,他将瑞德紧紧地抱在了怀里。
其次,从 《肖》 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性的关怀也可以看出,它所表达的精神就是对艺术的爱。而在一切艺术之中,又以音乐最为贴近人的心灵。
尼采说: “与其它的艺术相比,音乐并不是一种相对的、与之对应的、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由意志构成的、由意识构成的“意志”,即精神和灵魂。
在一部影片中,有一场戏让人记忆最深, 安迪 也是以身犯险,在肖申克监狱里放了一首名为 《费加罗的婚礼·晚风多么温柔》 的歌曲。
当时,囚犯、狱警、病人和医生都在忙碌着,扩音器里传出两个悦耳动听的声音, 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他们像是雕塑一样,静静地倾听着这首好久没有听到过的曲子。
这部电影,将音乐的吸引力发挥到了极致。
瑞德说, “那些意大利女人在说什么,我都听不懂,我以为他们在唱歌,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奇妙到无法形容,奇妙到令人心碎。”
《肖》 这部影片充满了强烈的生存意识和强烈的宗教气息 (影片标题的核心词汇是“救赎”)。
《肖》把安迪塑造成了一个超人和一个自我拯救的信徒,他的形象使存在主义者大吃一惊,而观众则对此见怪不怪。
但过了十九年之后, 安迪认为是自己间接杀死了妻子 ,他说: “我妻子曾说过我是个很难理解的人,像本合着的书……我杀了她,瑞德。
虽然不是我开的枪,但是我把她赶走的,她是因我而死的…… ” 当安迪逃出了肖申克后,他完成了从行动到思想 的自我救赎,到了芝华塔尼欧,正如前文所言,这是作者心目中的天堂。
【参考文献】
1.今道友信:《存在主义美学》,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 版,第14页。
2.李朝东、姜宗强:《现代西方哲学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版,第26页。
3.戚仁译:《上帝死了——尼采文选》,上海三联书店1989 年版,第295页。
关键词:
上一篇: 乱计费、强弹窗、窥隐私,充电宝乱象如何破? 全球最资讯
下一篇: 最后一页
相关阅读
2023-04-16
2023-04-16
2023-04-16
2023-04-15
2023-04-15
2023-04-15
2023-04-15
2023-04-15
2023-04-15
2023-04-15
2023-04-15
2023-04-15
2023-04-15
2023-04-15
2023-04-14
2023-04-14
2023-04-14
2023-04-14
2023-04-14
2023-04-14
2023-04-14
2023-04-14
2023-04-14
2023-04-14
2023-04-14
2023-04-14
2023-04-14
2023-04-14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
2021-12-02